誤拿安全帽?鄉民慘遭「打臉」

誤拿安全帽?鄉民慘遭「打臉」

不久前一名八歲的小男孩,遭報導誤拿一名機車騎士的安全帽,對方卻認為小男孩刻意偷竊,堅持提告,但母親找上記者,拿出兒子的模範生獎狀,泣訴自己的兒子一直以來品行優良,絕對不會偷拿東西,聲淚俱下的她甚至下跪要求對方不要提告,只差沒有跟機車騎士磕幾個頭叫聲老祖宗。

但過了幾日,劇情卻一百八十度大翻轉,原來整件事情都不是小男孩「不小心拿錯」,而是媽媽教唆犯罪,從路口監視器畫面可以清楚看到母親示意兒子去「拿錯」安全帽的畫面,真相就此大白。

這個事件中,慫恿兒子去偷拿安全帽的母親,可能會因而成為「教唆犯」,也就是如同《刑法》第29條提到的:「教唆他人犯罪者,為教唆犯。

教唆犯,依其所教唆之罪處罰之。被教唆人雖未至犯罪,教唆犯仍以未遂犯論。

但以所教唆之罪有處罰未遂犯之規定者,為限。」但也或許此事件會默默地落幕吧!

這件事翻案之後,讓一堆PTT的鄉民遭到「打臉」(丟臉、自打嘴巴)的窘境,原本一片謾罵機車騎士的聲浪,在翻案之後風向完全逆轉,一開始高喊「肉搜機車騎士」、「連小男孩都不放過」、「機車騎士簡直是人渣」的網友,都在事後沉默不語,甚至也出現了「事後諸葛」,表明自己早已覺得事有蹊蹺,只是在多數暴力之下,不敢發聲而已。

日本作家湊佳苗所著的《白雪公主殺人事件》,就是透過一位追尋事件真相的男子展開,藉由訪問相關者來拼湊出事件的全貌,但最後卻發現,原來大家都會說謊,而且只會挑對自己有利的話來說──「每一個人站在對自己最有利的立場,說出最完美的證詞,然而記憶是可以被扭曲的,人心是多變的。」在這種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,大家卻盲目的在網路上將人定罪,不就與這個事件十分雷同嗎?


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「BBS鄉民的正義」中,網友透過肉搜差點逼死一個女孩子,只聽一面之詞就下定論,就如同之前的YA哥事件,男女兩方從不同角度,選擇有利於自己的話來講,將自己不好的地方掩蓋過去,造成了資訊不對稱的狀況,才會讓人迷失在文字之中,以為自己很了解事情的原貌,但除非我們有錄影、聲音檔,否則我們不可能知道當時的真實情況。東野圭吾的《惡意》中,嫌犯的自白書中用著受害者的口吻描述自己,並且用文字包裝出想陷害的人的個性,藉由一開頭的殺貓事件,來讓觀眾對其心生厭惡,文字的力量強大且不可忽略,不僅可以扭曲事情的樣貌,甚至可以害死一個人。

BBS鄉民的正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