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屈打成招到科學辦案,五股箱屍案成為里程碑
五股箱屍案,論案情並不是太複雜的案件,但為什麼立達徵信社還是把他列入「台灣懸案」系列呢?主要是因其案件有著幾個重要的指標:
第一:此案還是出現了傳統檢警調查的陋習-屈打成招、逼供等手法。
第二:這起案件以後,科學辦案的觀念興起,也取代逼供等手法。
第三:適逢大眾媒體興起,警方辦案不再是隨心所欲,查錯方向也會被大眾知情。
第四:案件最可疑的嫌疑犯自殺身亡,不知道事件的細節,或是過失為之。
事件發生於1976年,受害人的屍體被裝到行李箱中,丟棄於五股鄉的河圳中。
警方根據目擊者指出的消息,研判是3~40歲的男子。
但是之後逮到的嫌疑犯楊清炳卻不是真正的犯人,警方逼供下,楊坦承自己殺死一名叫林小美的女子。
但是經過事後查證,確實有林小美此人…而且她根本就還活著(還跟男友去遊樂園玩…),這也證明警方的辦案方向跟方式完全不對。
當時的新莊分局也終於在全民的壓力下被「看破手腳」,好吧,羅織入罪、或是誣陷匪諜等手法行不通,還是只能先從確認身分做起。
這起事件的另一特點,就是裡頭有之前過世的法醫前輩-楊日松參與,靠著他重新驗屍等程序,才確認了箱子中的屍體真實身分。
也奠定了警方之後的調查基礎。確認了嫌疑犯黃正雄跟受害人林菊之間不倫關係。只是,黃男之後服毒自殺,案件以黃男為唯一凶手告終。
三餐放送,血腥獵奇的媒體放送時期
媒體的力量在此案中也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,不只是五股箱屍案,江子翠分屍案、屏東袋屍案都同樣有媒體的參與。
有一說是隨著蔣家改朝換代,民間的社會問題也不斷產生,為了解決這一類的問題,才開放讓媒體參與。
兼之警方調查單位多為古早特務退休。不要說「調查」了,不要抓錯人就謝天謝地了。
所以會有新聞出現被分屍的畫面,請民眾協助指認的情況發生,這在現在恐怕會被民眾大肆批評。
但是在當時的時空,反而成為一種幫助警方指認身分的方式,說來也真是諷刺呢……
儘管立達徵信社不是以刑案調查見長,不過這起案件的順序一開始似乎就不對,如果不確認身分,要怎麼確定殺人者可能的動機呢?
就算是隨機殺人,確定身分也能知道受害者的一些資訊,進而擬定調查方法。
不確定身分就抓的結果,就變成隨機抽樣,加上早先的屈打成招習慣,讓警方幾乎完全沒有真正辦案的能力。
也要拜因於警界後來不斷的吸收科學辦案新知,才使警方逐漸擺脫這一類逼供手段,朝科學調查的方向前進~~